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通用10篇)
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通用10篇)】,供你選擇借鑒。
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篇1
借尾巴
案例實錄:
當我請幼兒看完《借尾巴》課件后設置了一個懸念:我問孩子“可是森林里卻有一只小兔卻正為自己的尾巴發愁呢,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幼兒思考片刻,出示第一幅圖片)原來老虎大王要舉行百獸大會,小兔在為自己又短小有難看的尾巴犯愁呢,它難過的心都快碎了,大家快幫它想想辦法吧!”
有的孩子說:要不在紙上畫一條,剪下來貼上去吧。還有的說:用棉花做一條,然后用雙面膠貼上去好了。也有的說:去買一條漂亮點的尾巴裝上去就好了……
接著孩子們的提議我緊接著問:如果你也有一條尾巴,你希望長一條什么樣的尾巴?希望你的尾巴能幫你做什么事?孩子們又開始紛紛議論起來:“我希望長一條猴子的尾巴,因為它可以讓我蕩秋千”;“我希望長一條牛的尾巴,因為夏天的時候,蚊子總是把我的腳咬得很癢的,所以我希望我的尾巴可以幫我趕蚊子”……(還有很多孩子想說自己的想法)
師:還有很多小朋友要說自己長的尾巴,那么今天回去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明天帶來和另外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嗎?
案例分析:
積極的情感是激發豐富想象和創造力的內在因素。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以親切,積極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始終以民主、寬松和諧的師幼關系為基礎,教師用自己的情緒去帶動、感染幼兒。一句親切的提示,一個贊許的眼神都能激發幼兒積極發言的自信。如教師在引導中能說“這個辦法真不錯”“你真聰明”等。在課堂上,教師抓住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設置懸念,帶領幼兒走進課堂情境之中,使幼兒主動、自覺、愉快地進行敏銳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以保持昂揚的學習勁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一旦被激發起來,他們學習和自我學習的能力就會得到盡情地釋放。依托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語言
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教態親切,并且能和幼兒很好的互動起來。新《綱要》指出:“幼兒之間積極的互動和交往是幼兒重要的學習資源與環境。” 教師在給予指導時,采用遷移性、分層次的提問方式。如教師在引導幼兒想辦法時她說:小白兔可傷心了,這可怎么辦呢?小朋友愿意幫小兔想辦法嗎?大家快一起來動動腦筋吧!在幼兒回答時教師一步步耐心等待,留給幼兒思考的時間,讓幼兒體會到教師對他的信任。也更加鼓勵了幼兒發言的欲望,讓幼兒對活動更加投入,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創設支持性環境時,教師與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開放的,不是一種上對下的關系,教師是幼兒的朋友,營造一種相互分享和協作的關系。教師樂于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和平等交流者。讓幼兒暢所欲言,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支持,在平等的師生互動中,讓幼兒體驗到教師的關愛,增強說的信心,體會平等、成功、快樂。
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篇2
小獎品
這天張海苒的媽媽來送孩子時告訴我,張海苒昨日回家說:“這天方老師表揚我了,還獎給我一朵小紅花!”我明白表揚對于幼小的孩子意味著什么,但真沒想到張海苒竟這么在意我對她的表揚和鼓勵,因為在這以前我幾乎沒怎樣注意她,更談不上什么表揚了。
張海苒在早幼兒園不太愛說話,上課也不太愛回答問題,從不給老師惹麻煩,平時我也不太注意她,幾乎沒批評過她,表揚更沒有幾次,所以,我也常認為這樣的孩子沒什么問題。她那么讓人省心,我真期望班上再多幾個這樣的孩子,因為做了好多年教師的我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為了維護群眾正常的秩序,使一些活動取得較好效果,我們常常為了一個行為問題突出的孩子費勁心機,以求得他的轉變和進步,但卻忽視了那些不太起眼的、安靜的、讓人省心的孩子。
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篇3
案例:我是中班哥哥姐姐了
實錄:
開學了,孩子們個子也長高了,人也長胖了。他們來到了新中班教室,非常興奮。大家都高興地說:“我們現在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是小班的哥哥姐姐了?!?/p>
措施:
九月初,我們開展了“我上中班了”的學習活動,目的是萌發幼兒當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愿意為弟弟妹妹做榜樣;鼓勵幼兒大膽主動的與弟弟妹妹進行交往;學習關心和幫助別人,運用已經學過的折紙技能,嘗試為小朋友做禮物。
活動中我們組織幼兒進行了討論:
1、小班小朋友是怎樣上幼兒園的?你是怎樣上幼兒園的?弟弟和妹妹和你有什么不一樣?通過比較,讓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要有一種新的姿態,新的表現,為弟弟妹妹做榜樣。
2、 小朋友現在是小哥哥和小姐姐了,你想為弟弟妹妹做點什么事呢?(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在吃飯、睡覺、游戲等方面應該怎樣做,怎樣關心小弟弟和妹妹。)
結論:
通過活動,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萌發了幼兒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能較快地適應中班的新環境,在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的活動中,初步形成責任意識,并獲取了一些相應的知識和技能。但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幼兒在為小朋友送禮物的過程中表現得都非常熱情,但不會表達,只是把禮物放到小朋友的手中,卻沒能按要求說話,看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活動中應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讓幼兒想說、敢說、會說。
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篇4
一年的工作也是在這學期的結束中結束了,在如今的工作上我也是有非常多的方面是需要做出努力的,面對我的工作,我當然是需要認真的反思自己,給自己找出更好的奮斗方向,與未來的生活做更好的計劃與發展。
一、教學工作情況
在教學工作上,我都是有端正我在工作上的思想與態度,以較好的工作態度來面對每天的工作,也是在自己的不懈奮斗下更好的認清自己,為自己找尋到更好的未來。在教學上我也都是按照個人的學期開始前制定下的目標,努力給學生們營造更好的生活,當然也是在讓他們能夠在幼兒園中學習到更多,明白更多的道理與知識。當然不定期的,我也是會對自己的教學情況做簡單的認識與講解,希望自己能夠通過不懈的奮斗來促成更好的發展,在教學上有更多的進步,給小朋友的生活做更多的安排與計劃。
二、與家長的溝通
這一年的時間,我很是重視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就是希望能夠通過與家長有較好的交流中對學生們有更好的認知,也是可以在教學上做更多的改善,為學生們做到更好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平時我也都是有將學生在校的情況做簡單的紀律,就是希望讓家長對學校的教學情況,對學生的在校情況有更好的認知,也是可以真正的相信我們教師的教導能力。當家長來接小朋友回家時,我也都是會做些簡單的交流,包括對小朋友的夸獎,今日教學的情況,希望家長做出的配合,就是希望能拉近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將小朋友照顧得更好。
三、還需要做出的改進
為了能夠真正的將這份工作完成好,我也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不懈奮斗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起來,我希望我的未來能夠有更好的收獲,當然也是在自己的不懈奮斗之下慢慢地去認識這份工作,去更好的明白下階段的生活。在教學的能力上,我還需要更多的去磨煉,畢竟學生都是不同地個體,想要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夠接受這樣的教育方式確實需要更多的研究。然后就是在學校必須要對每一位小朋友都關注到位,這樣才能夠避免傷害,避免一些危險,畢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事情。
在這份工作上,我真的是存在著相當多的方面與內容是需要去學習,需要去成長的,對于我自己的情況來看,我仍舊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給未來的生活帶來更美好的一切。所以我堅信在往后的生活中我也將會成長起來,這樣便是能促成我生活上的發展,為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促進。
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篇5
培養幼兒常規的有效方法
幼兒是否遵守常規與教師所用的方法有很大關系。方法得當,則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則適得其反。因此,教師要綜合而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使幼兒在積極、快樂的情緒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規。教師可以嘗試的方法包括:
1.在環境創設中滲透常規提示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常規要求用繪畫作品、照片、圖示、文字符號等形式展現在幼兒的活動環境中,提示幼兒遵守常規。
例如:幼兒進餐后常常忘記需要做的事情,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擺放餐具、進餐、漱口、擦嘴等幾件事情用照片記錄下來,張貼在教室的墻面上,從而提示幼兒按順序做事。
2.強化幼兒的良好常規教師要通過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對幼兒良好的行為進行強化,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的優點和進步,使其良好的行為得到鞏固和發揚。例如:有的小班幼兒初入園時總是讓老師喂飯,不肯自己動手。當教師一發現這類幼兒有自己吃飯的行為時,就及時在集體面前表揚他們,還可以送給他們一些小禮物,以強化其良好行為。
3.和幼兒一起制定常規針對班級常規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和幼兒共同分析、討論、制定常規。此方法比較適合中、大班幼兒。例如:戶外活動上、下樓時,幼兒會大聲喧嘩、推推擠擠。教師針對這個問題和幼兒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險,共同制定上、下樓的常規要求:一個跟著一個走,靠一邊走;手扶著欄桿眼看著地面;不急不擠。
4.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兒歌靈活地規范班級常規比如,在引導幼兒輕輕走路時,教師可以帶領他們一起學習小花貓。教師邊做動作邊說兒歌:“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別人做事不打擾,大家夸我好寶寶?!庇變簮勰7碌奶攸c在愉快的兒歌氛圍中被激發出來,這時,教師便可以告訴幼兒:“走路的時候我們也要像小花貓一樣輕輕的,不跺腳、不蹦跳,做個好寶寶。”
在這樣的引導下,幼兒便知道了應該如何走路。用游戲激發幼兒學習常規根據幼兒喜歡游戲的特點,教師可以用游戲的形式或采用游戲的口吻激發幼兒學習常規,把對幼兒的要求轉化為幼兒的內部需求,從“你必須這樣”轉化為“我要這樣”。比如,小班的幼兒非常喜歡游戲情境,在情境中他們會不自覺地融入角色。
因此,在培養幼兒形成收拾玩具的意識時,教師可以用“送玩具寶寶回家”這一游戲完成。比如引導幼兒邊收拾玩具邊說:“小玩具,要回家(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里),黃筐住樓上(玩具柜第一層貼上黃色標志,中間一層貼上紅色標志,最下面貼上藍色標志),紅筐住中間,藍筐住在最下邊?!?/p>
5.用擬人的語言引導幼兒習得常規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年齡小的幼兒。教師利用生動形象的擬人化的語言,引導幼兒理解常規,遵守常規。例如:在培養小班幼兒的進餐常規時,教師發現幼兒不愛吃青菜,于是便將吃青菜說成:“小白兔最愛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愛?!?/p>
6.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根據幼兒“愛模仿”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強化某些幼兒的正確行為,以激勵其他幼兒以他們為榜樣。例如:教師對認真洗手的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希望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也要認真洗手。好榜樣還可以是父母、教師或者是幼兒喜歡的文藝作品中的某個形象等。
7.家庭與幼兒園同步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班級教育博客等家園溝通的渠道,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一日常規以及幼兒常規、行為習慣培養的正確方法;還可以通過家庭教育講座、教子經驗交流會、專家咨詢等活動讓家長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和方法,避免家長在家庭中過度保護幼兒和包辦代替,鼓勵家長讓幼兒進行自理、自立行為的嘗試??傊R幗逃褪菐椭變簩W會遵守集體生活規則,逐漸地從他律向自律發展,也就是從服從別人管理發展到自我管理。常規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方式持之以恒地、靈活地促進幼兒常規的養成。
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篇6
“蹲下來”,做孩子的朋友
我們能夠將關系親密的人稱為“朋友”,那我們每一天親切的稱幼兒為“小朋友”時,不是也就應用對待朋友的態度感情去和幼兒交流嗎?只有我們將幼兒真正當作我們的“小朋友”,才會用朋友的身份于幼兒交流情感和看法,虛心征求和傾聽幼兒的意見,賞識幼兒的優點和進步,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行為。
這種以平等融洽的關系帶給的支持最易于幼兒溝通,也最容易被幼兒接納。
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篇7
那些占據我生命中美好記憶的小家伙們。
59個小家伙,08年9月4日開始,走進我的生活,成為我生活的絕大部分。因為我工作的全部就是你們。連續教了兩個大班,其實我早盼著來迎接你們了,自己帶起來的孩子自己有數,所以,我老早的準備好,要做你們的好老師!
跟你們在一起的日子應該會有兩年,(假若不出什么意外的話,因為我們老師每年都要調班的,)盡管那么短暫,但是,相信,因為有了我、有了你,我們的生活都會有所不同,老師希望,留在你小小腦瓜里的,都是美好的記憶。假如哪天,老師的臉上是責備和生氣,也請你記住,那一定是因為你成長中的小插曲,本意絕對是出自愛!世上的愛有無數,老師的愛,絕對不是自私!
想想,快兩個月了,小家伙們,今天,老師寫下我們相處中的點滴,留在記憶里!
某一天,高佳緊緊抓住我的手:“老師,我們多握握手,我就不想媽媽了,行嗎?”當然沒有問題了,高佳只在入園第一天哭了,從此,笑靨如花,老師的手,魔力不小哦!
某一天,行行像個做錯事等待老師來懲罰的孩子:“老師,我又尿褲子了!” 小家伙,下次實在來不及,尿在地上,也不能尿在褲子上啊!
某一天,學習《爸爸的手》,我扮演爸爸,把煊煊舉過肩膀,小朋友都說:“王老師是爸爸,真厲害!”煊煊歪著腦袋:“不是,爸爸是男的,王老師是女的!”
某一天,傅海榮說:“王老師,你今天怎么和我一樣漂亮啊,也穿上裙子了!”呵呵,小家伙,老師也愛臭美唄!
某一天,陳立鵬耍壞,有意把德志推進小便池,當時,我那個生氣啊 ,壞小子,自入園以來,老師每天給予你的關注,全班你最多,渾身的解數也用個差不多了,對于你,怎么好像不起作用啊,你說,你姚老師怎么做?
某一天,柳昭龍受了委屈,王雨欣推了他一下,他哭個不止,偎依到我的懷里,臉頰蹭著,說:“你再拍拍我!”忽然想,有時間多去抱抱你們這些小家伙,是不是特感覺,我象媽媽?
某一天, 我上課三十分鐘,有二十分鐘在整頓紀律,爬桌子上的是馬瑞,鉆桌子底下的是趙書斌,躺著的是岳浩文,隨便下位串門的是陳燁,趴著睡覺的是趙斯雨······呵呵,現在不會這樣了!
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篇8
觀察實錄:
離園的時間快到了,只見靜靜顯得特別興奮,又是跳,又是唱,還一個勁兒地擠在別的小朋友身上。我瞪大了眼睛看著她,她似乎意識到了自己不當的舉止行為,馬上安靜下來,低著頭不說話。可能對她來說我還是一個新的老師,有點陌生也有點害怕,所以她還是比較能收斂自己的行為。正在這時,來接孩子的家長一窩蜂得擠進了教室門口,孩子們也熱情地迎向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正忙碌地和孩子家長進行個別交流,突然一個身影從我的身邊“呼哧”閃過。“那不是靜靜嗎?好像沒有人來接她,她怎么就一個人出去了呢?”我一邊想著一邊跟著沖了出去,她并沒有走遠,只是在走廊的一頭,張望著遠方……我很生氣地把她拽回了教室,并嚴厲地批評了她。一開始她好像對我的批評毫不在乎,只是扭著頭,看著陸續回去的同伴們不說話。我越看越生氣,批評的聲音也隨著我的脾氣越來越響,只聽“哇……”的一聲,她哭了,越哭越傷心,這是開學三個星期來我第一次見她這么傷心地哭。我有點摸不著頭腦了,難道我的批評真得令她如此傷心嗎?我嘗試與她進一步溝通:“你到底怎么啦?……”還沒等我問玩,她就傷心地說:“爸爸為什么不早點來接我?我想媽媽了?!?/p>
分析反思:
的確,靜靜每天都很晚回家,來接她的從來都不是他的爸爸和媽媽,而是隔壁的鄰居阿姨。每天,看著別的孩子都在爸爸、媽媽的接送下,快快樂樂地上學、放學,她別提有多羨慕。孩子幾次興奮,幾次激動地跑出來,其實是有其目的的,她在走廊一頭張望著遠方,其實也是有目的的,她在期盼,期盼著爸爸、媽媽能夠早一點來接她回家,期盼著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懷。孩子在幼兒園需要老師的關心、阿姨的呵護,但是在家里更需要家長的寵愛。家庭教育同樣是孩子學習、成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家園配合,家園共育,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篇9
現在處處可見放養型教師,保姆型教師,有的孩子甚至上了大學,生活還不能自理,而今天我要說的是把成功的機會換給孩子。其實孩子都是很喜歡動手的。生活方面有的時候家長們喜歡包辦替代孩子穿衣服,給孩子喂飯,導致孩子喜歡做什么事情都喜歡依賴父母,吃飯沒有家長喂飯就不吃,衣服哭鬧等著家長來穿。學習方面,可謂是家長占據了孩子的主動權,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都給孩子抱各種課外班,幼兒自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逐漸下降,所以我認為改善這一現象有以下幾種辦法
1、提供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教師與家長主動放手,大膽鼓勵幼兒自主解決問題,如果你一味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會遇到什么問題都會請求你來幫助他。逐漸的讓幼兒主動解決問題能力下降,所以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候,可以重復幼兒遇到的問題,幫助幼兒延長思考的時間,帶著幼兒在家或者在班級里轉一轉如果這時候幼兒看見一件東西,他認為能夠解決問題,你確認為不能,但是你要憋住,讓他自主探索,只有經過不斷嘗試,孩子與材料充分的接觸了,孩子才能發揮這個材料的更寬更廣的用途。當看到他們自己解決字的問題時候,他們臉上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是一種自信的笑容。既給幼兒增加了自信,又使幼兒自己解決了問題,增加了幼兒的成功經驗,家長和老師們何樂而不為呢?
二、每天給與幼兒一種成功感一種習慣需要一個月甚至三個月完成,幼兒的成功感也是一樣的,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給予幼兒成功感,使他們產生自信,可以在班中為動手能力不強的幼兒或者自信心不強的幼兒,最大限度發掘它們的優點,設置專門的小專題的主題墻,給與幼兒自信,內容有觀察幼兒制作的過程圖片與文字,還有觀察到幼兒進步點。給與幼兒展示作品的空間,讓幼兒感受到一個寬松,自主的環境,支持幼兒自主發展,成功總在細節中體現,或許孩子不知道可以嘗試哪一種材料幫助自己時,你可以給幼兒兩種選擇,請幼兒選擇一種進行嘗試,當孩子用這種材料幫助自己把作品完成,這就是一種成功的感受。
當幼兒像你展示作品時候,即使你能夠看出畫面的所有內容或者你認為這幅畫面沒有內容,你可以踏實下來,裝作什么都不知道,向幼兒請教一般,可以問你可以告訴我你畫的是什么嗎?我很好奇你這個用綠色的筆畫的是什么?激發幼兒表達的欲望,這又是一種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方法。孩子像你清楚地講述了他的作品內容,也許你認為他畫的是什么。但是他給你講述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它融入了自己的創意,以自己的想法,這一點是非??少F的。既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和成人的關系進了一步。
幼兒園教師教育反思的心得篇10
歡樂還給她
所有的父母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歡樂,可是很多時候,已經擁有豐富物質生活的孩子卻不歡樂。為什么呢?
其實,是本事弱的孩子不歡樂。
奕奕是個本事比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齊玩游戲。在一次表演游戲中,奕奕舉起了手,于是我請他來表演,沒想到奕奕一站起來,別的小朋友就立刻說:“奕奕不會,他肯定不會表演。”看到那里,我批評了其他幼兒,鼓勵奕奕大膽的表現自我??墒牵挠職馐艿搅舜驌簦诡^喪氣的在我面前比劃了一下,就回位了。并留下了悲痛的眼淚。
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常常會根據本事的強弱來選擇合作伙伴。本事弱的孩子,會遭到排斥,因為在游戲活動中他們不能到達和同伴相同的水平。可是,如果一個孩子他經常受到排斥,就會影響到幼兒的智力發展的。
鑒于這種情景,我在班里組織了抱一抱活動,讓每位幼兒都和真真做朋友,都和他抱一抱,和教師一同來幫忙、關心、鼓勵他。此刻,奕奕已經漸漸擺脫了不良情緒,和其他幼兒一齊歡樂而健康的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