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在這之前,社會動蕩,經濟凋敝,科技落后,人民貧困,歷史走到了十字路口。持續四天的會議,定格了驚心動魄的片段,也留下了巨擘撥開歷史迷霧的瞬間。正是在這次會議上,中國改革開放這艘巨輪正式起航。從此,歷史開始譜寫新的篇章,國人開始演繹激越的“春天故事”。
這32年,洶涌澎湃;這32年,風雷激蕩;這32年,我們聽到花開的聲音,我們看到時代的舞蹈,我們感到到歷史的進步。這32年,我們每個人都是見證者,都是親歷者,因為每個人都和國家的宏大歷史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何以取得如此卓著的成就?是人!是人的解放!剖析32年改革脈絡,沒有人的解放,就沒有人格力量的逐步升華,也就談不上創造物質,充盈精神。
32年前,沒有生產隊長嚴俊昌帶領農民按下“血手印”,“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小崗村難以謀求發展;沒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我們還會在姓社姓資的爭吵中茫然失措;沒有構建完善的私有財產保護法律制度,公民創造財富的激情就不會噴薄而出;沒有對公民權利的認定、保障和落實,公民也就沒有公共參與的熱情,更談不上培育公民意識。
有人感嘆:回首改革開放32年,最深刻的變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實惠歸于人,最強大的動力賴于人。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人的解放,得益于對人的尊重,得益于發揮人的主體作用。簡言之,把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改革的畫卷才能如此五彩斑斕。
追昔撫今,感慨萬端。一方面我們要看到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更要正視現實的困境。正如有評論指出,歷史的發展從來不是一條直線。32年改革開放成就矚目,但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貧富差距、城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