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
【序】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鑒賞
這兩首詞是文學史上著名的詠梅詞,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白石詠梅詞共有十七首,古其全詞的六分之一,此二篇最為精絕。張炎在所著《詞源》中說:詩之賦梅,惟和靖一聯而已,世非無詩,不能與之齊驅耳。詞之賦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所謂“和靖一聯”,即宋初詩人林逋《山園小梅》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姜夔非常欣賞其句,就摘取句首二字,以之為“自度曲”詠梅詞的調名。白石是南宋大音樂家,妙解音律,從此二篇詠梅詞亦可看出其獨創之功。
白石詞往往有小序,或述作詞緣起,或紀心緒行蹤,要言不煩,與詞的內容溶為一體,不可分割。從題序看,這兩首詞作于南宋光宗紹熙三年辛亥(1191)冬季,當時詞人應邀到范成大退休隱居的蘇州附近的石湖別墅作客。范成大也喜愛梅花,買園種梅,并著有《梅譜》。白石投主人之雅好,馳騁才華,創作了這兩篇詠梅絕唱。
姜夔簡介
宋代·姜夔的簡介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297篇)〕猜你喜歡
-
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出自 宋代 歐陽修: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 八陣圖名成臥龍,六韜書功在飛熊。
- 風淅淅,雨纖纖。難怪春愁細細添。
-
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出自 五代 李璟: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