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
救世主 |
基督徒對耶酥的稱呼。比喻挽救世界的人物。 |
用心竭力 |
用盡心計和力量。 |
人才濟濟 |
人才: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濟濟:眾多的樣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濟濟:眾多樣子。 |
故家喬木 |
①謂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眾。②喻指鄉賢。 |
有膽有識 |
既有膽量又有見識。 |
疑鄰盜斧 |
疑:懷疑;斧:斧頭。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指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
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學而時習之 |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頭頂上沒有一片瓦,肢底下沒有插針的地方。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
不到黃河心不死 |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室徒四壁 |
猶言室內空無一物。喻貧窮。 |
斗水活鱗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結纓伏劍 |
結纓:系上帽帶;伏劍:拔劍自刎。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 |
禮壞樂缺 |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
有求必應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好說話。 |
男大當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親成家。 |
綠林強盜 |
指山林的強盜。 |
雅俗共賞 |
雅俗:文雅和粗俗。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雅人”;把沒文化的人稱“俗人”;賞:欣賞。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為各種人所接受。 |
一覽無余 |
覽: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寥寥無幾 |
寥:稀少;很少;無幾:沒有幾個。形容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
主人翁 |
當家作主的人。 |
聲馳千里 |
馳:傳揚。名聲遠播。形容聲望很高。 |
高步通衢 |
見“高步云衢”。 |
遙遙無期 |
遙遙:很遠。指日期遙遠得很。說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
懲惡勸善 |
懲:責罰;勸:勉勵。懲罰壞人,獎勵好人。 |
連篇累牘 |
連:連接;篇、牘:古代寫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疊、堆積。指采用過多的篇幅敘述一件事。形容文辭冗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