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說歹說 |
形容用各種理由或方式請求或勸說。 |
新仇舊恨 |
新仇加舊恨。形容仇恨深。 |
用智鋪謀 |
運用智力,設謀略。亦作“用計鋪謀”。 |
望風撲影 |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
清清楚楚 |
清晰明白有條理。 |
滿腹經綸 |
腹:肚子;經綸: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引申為人的才學、本領、謀略等。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 |
狐死首丘 |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
過五關,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
普天同慶 |
普:普遍;天:天下;慶:慶賀。普天下共同慶祝。 |
八斗之才 |
八斗: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
龍騰虎躍 |
騰、躍:跳起;跳躍。像龍那樣飛騰;像虎那樣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也作“龍跳虎躍。” |
舉賢任能 |
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
比眾不同 |
與大家相比,大不一樣。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進的地方。 |
倒裳索領 |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各行各業 |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 |
平心而論 |
論:說。指采取冷靜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論;不摻雜任何感情因素。 |
知往鑒今 |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 |
征:征戰;蕩:掃蕩。形容轉戰南北,奮勇殺敵。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連聲叫苦。 |
撥亂濟危 |
平定亂世,救濟危難。亦作“撥亂濟時”。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發人深思 |
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
牛頭不對馬嘴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
強人所難 |
強:勉強。勉強別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