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知威 |
連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勢極大。 |
捻神捻鬼 |
形容驚慌害怕的樣子。 |
丑聲遠播 |
壞名聲傳播得很遠。 |
天涯海角 |
天的邊緣;海的盡頭。形容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極遠。涯:邊。 |
曉以大義 |
曉:使人明白。把道理對人講清楚。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
來蹤去跡 |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頭頂上沒有一片瓦,肢底下沒有插針的地方。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玉卮無當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
貧賤不能移 |
不會因生活貧困,地位卑微而改變自己的志向。 |
算盡錙銖 |
算:計算;錙銖:舊制1兩=4錙,1兩=24銖,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極微小的數量也要算。指苛斂錢財。 |
懸崖勒馬 |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體。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
識字知書 |
謂有文化知識。 |
分路揚鑣 |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刀耕火種 |
指把草木燒成灰當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種子。指原始的農業耕作技術。也作“火耨刀耕”。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通時合變 |
同“通權達變”。 |
形影相隨 |
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形容關系密切;永不分離。 |
密鑼緊鼓 |
鑼聲緊,鼓點密。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聲勢。 |
過門不入 |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
顯親揚名 |
顯:使顯赫;揚:傳揚。使父母宗族顯耀;張揚自己的聲譽。指中舉、立功、做官的榮耀。 |
敗德辱行 |
敗壞道德和操守。 |
風風雨雨 |
刮風下雨,比喻重重阻難或議論紛紛。 |
義不容辭 |
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
移日卜夜 |
指晝夜相繼。 |
脫口而出 |
指話語未經思索;隨口而言。脫口:不加思索地開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