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風易俗 |
改變風氣和習俗。 |
初出茅廬 |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驗。 |
沒顛沒倒 |
指沒分曉或紛亂的樣子。 |
食不充口 |
見“食不餬口”。 |
敵眾我寡 |
敵方人數多;我方人數少。多形容雙方對峙;眾寡懸殊。 |
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個人。 |
又紅又專 |
具有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又掌握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術。 |
走馬觀花 |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觀察了解。走:跑。 |
結黨營私 |
營:謀求。互相組成小集團;為謀得個人私利而干壞事。也作“植黨營私。” |
繩鋸木斷 |
拉繩作鋸;也能鋸斷木頭。比喻力量雖小;條件雖差;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難辦的事做成。 |
廣闊天地 |
指可以發揮作用做出成就的廣大領域 |
花拳繡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 |
古色古香 |
(陳設、器物或藝術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古香:古書畫散發出的氣味。 |
指天誓日 |
指著蒼天;對著太陽發誓。表示態度堅定或忠誠。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正人君子 |
舊時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 |
黃雀銜環 |
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指報恩。 |
拔苗助長 |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孝子賢孫 |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泛指有孝行的子孫。 |
三十三天 |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之子于歸 |
之子:這個女子;于歸: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空話連篇 |
連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話,缺乏具體內容。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