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 |
識:認得;途:路。老馬能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 |
經邦論道 |
指治理國家,談論治國之道。比喻位居高層 |
門當戶對 |
門、戶:代指整個家庭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和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等;當:相稱;對:合適;對等。舊指男女雙方家族的社會政治地位和經濟狀況不相上下;適宜通婚結親。現泛指人與人的身份相等;物與物的對稱適合等。 |
視微知著 |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
玉卮無當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
倒懸之危 |
倒懸:象人被倒掛著一樣。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
不翼而飛 |
翼:翅膀;不翼:沒有翅膀。沒有翅膀就飛走了。形容消息等流傳迅速;也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作“無翼而飛”。 |
暴取豪奪 |
豪:強橫。用暴力劫奪。 |
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難看。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將奪固與 |
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固,同“姑”。 |
有求必應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好說話。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
充耳不聞 |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
昏聵無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涂,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群山四應 |
應:應和。四面群山紛紛響應。比喻一聲號召,人們群起響應。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
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 |
罵罵咧咧 |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
進退維谷 |
維:語氣助詞。谷:比喻困難處境。進和退都處于困難的境地。 |
翼翼飛鸞 |
指飛翔的樣子。 |
變態百出 |
形容事物形態變化之多。 |
息兵罷戰 |
兵:打仗。停止或結束戰爭。 |
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形容恩義極為深重。 |
鑿壁偷光 |
在墻上鑿開一個小孔;偷借鄰家的燈光讀書。形容在艱苦的條件下仍堅持刻苦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