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莫夢訪沖默道人山房三首 其一
春莫夢訪沖默道人山房三首 其一。明代。王天性。 憶與君晤日,已過菊花節(jié)。思君今何時(shí),復(fù)荒桃李月。林臥觀物變,流光水東決。老去還幾回,堪此隔年別。悠悠超世懷,獨(dú)處誰共說。夢訪白云居,清樽為余設(shè)。酒中無雜言,細(xì)討衛(wèi)生訣。寤嘆仍沙村,虛燈照明滅。
[明代]:王天性
憶與君晤日,已過菊花節(jié)。思君今何時(shí),復(fù)荒桃李月。
林臥觀物變,流光水東決。老去還幾回,堪此隔年別。
悠悠超世懷,獨(dú)處誰共說。夢訪白云居,清樽為余設(shè)。
酒中無雜言,細(xì)討衛(wèi)生訣。寤嘆仍沙村,虛燈照明滅。
憶與君晤日,已過菊花節(jié)。思君今何時(shí),複荒桃李月。
林臥觀物變,流光水東決。老去還幾回,堪此隔年別。
悠悠超世懷,獨(dú)處誰共說。夢訪白雲(yún)居,清樽為餘設(shè)。
酒中無雜言,細(xì)討衛(wèi)生訣。寤歎仍沙村,虛燈照明滅。
唐代·王天性的簡介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則衷,號槐軒,晚年別號半憨。汕頭外砂鎮(zhèn)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舉人。官盱眙縣教諭、豐城縣令、上高縣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賦歸田,肆志于山水詩酒間,嘗作《半憨先生傳》以自況。著有《半憨集》。清馮奉初《潮州耆舊集》卷一六、吳道镕《廣東文徵作者考》卷四有傳。王天性詩,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軒先生遺草》為底本。
...〔
? 王天性的詩(104篇) 〕
近代:
施蟄存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處艱。左行防陷澤,北注復(fù)歸山。
白石漱不盡,貞禽去即還。流香莫嫌近,蘭芷老逾慳。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處艱。左行防陷澤,北注複歸山。
白石漱不盡,貞禽去即還。流香莫嫌近,蘭芷老逾慳。
清代:
商可
柔綠陰無際,垂簾晝似年。鶯聲催午課,花氣擁春眠。
向母尋眉譜,隨兄治硯田。潛心看內(nèi)則,鈔得兩三篇。
柔綠陰無際,垂簾晝似年。鶯聲催午課,花氣擁春眠。
向母尋眉譜,隨兄治硯田。潛心看內(nèi)則,鈔得兩三篇。
宋代:
周紫芝
登臨思昔人,有意在山麓。舉首瞻孤云,悵懷思宰木。
云亦初何心,意乃自感觸。人生風(fēng)木念,此念何由足。
登臨思昔人,有意在山麓。舉首瞻孤雲(yún),悵懷思宰木。
雲(yún)亦初何心,意乃自感觸。人生風(fēng)木念,此念何由足。
明代:
何鞏道
忽忽春光暗里催,道心生處夜聞雷。十年舊恨都成夢,一夕新愁盡化灰。
燈影照來將老鬢,雨聲吹入未殘杯。東風(fēng)莫遣林花落,記得櫻桃昨夜開。
忽忽春光暗裡催,道心生處夜聞雷。十年舊恨都成夢,一夕新愁盡化灰。
燈影照來將老鬢,雨聲吹入未殘杯。東風(fēng)莫遣林花落,記得櫻桃昨夜開。
:
釋元肇
焦頭烈尾痛成功,麟閣何曾見畫工。爭似淡煙楊柳岸,四無闌圈自西東。
焦頭烈尾痛成功,麟閣何曾見畫工。爭似淡煙楊柳岸,四無闌圈自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