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偈
臨終偈。宋代。楊權。 七十九年夢覺,五湖四海隨緣。撥轉云頭歸去,曉日東升赤然。
[宋代]:楊權
七十九年夢覺,五湖四海隨緣。撥轉云頭歸去,曉日東升赤然。
七十九年夢覺,五湖四海隨緣。撥轉雲(yún)頭歸去,曉日東升赤然。
唐代·楊權的簡介
盱江人。少聰穎不群。聞張真牧有道行,往從之,得“九返”之術,有“逢江莫行,至沱則止”之說。后舟次九江江沱觜,頓悟,結茅修煉其中。度宗咸淳中封通慧孚惠真人。
...〔
? 楊權的詩(1篇) 〕
明代:
于慎行
福集豈無端,禍臻亮有由。枯魚過河泣,悔從鯨鱷游。
揚鬐出溟海,振翼徙炎洲。翻濤作風雨,噴浪成山丘。
福集豈無端,禍臻亮有由。枯魚過河泣,悔從鯨鱷遊。
揚鬐出溟海,振翼徙炎洲。翻濤作風雨,噴浪成山丘。
唐代:
韓翃
到來心自足,不見亦相親。說法思居士,忘機憶丈人。
微風吹藥案,晴日照茶巾。幽興殊未盡,東城飛暮塵。
到來心自足,不見亦相親。說法思居士,忘機憶丈人。
微風吹藥案,晴日照茶巾。幽興殊未盡,東城飛暮塵。
明代:
謝肅
黃棟河西一草亭,嶧山相對兩峰青。云浮魯觀無今古,石刻秦文似日星。
游子臨流方嘆逝,醉翁行路巳勞形。亦知仁者偏多壽,何必丹丘住福庭。
黃棟河西一草亭,嶧山相對兩峰青。雲(yún)浮魯觀無今古,石刻秦文似日星。
遊子臨流方歎逝,醉翁行路巳勞形。亦知仁者偏多壽,何必丹丘住福庭。
明代:
沈周
白云山,在何處,太和峰下、紫翠堆邊是。山中道人玉作斧,慣向云根斫琪樹。
束之三萬束,凡火不能熂。卻使火龍水虎相煅煉,黃婆鼎中七七始成齊。
白雲(yún)山,在何處,太和峰下、紫翠堆邊是。山中道人玉作斧,慣向雲(yún)根斫琪樹。
束之三萬束,凡火不能熂。卻使火龍水虎相煅煉,黃婆鼎中七七始成齊。
清代:
彭兆蓀
幽州兵向深州舉,尚書不與健兒語。幺么種出阿布思,血衣那記先太師。
侍郎宣慰辭京闕,獨以一人探虎穴。園花巷柳總關心,凄絕團團馬頭月。
幽州兵向深州舉,尚書不與健兒語。幺麼種出阿布思,血衣那記先太師。
侍郎宣慰辭京闕,獨以一人探虎穴。園花巷柳總關心,凄絕團團馬頭月。
明代:
顧璘
步自城西門,古祠蔽荒垣。借問道傍子,云是漂母魂。
慨昔逐鹿代,英俊殢邱樊。桓桓淮陰侯,韜鈐富心源。
步自城西門,古祠蔽荒垣。借問道傍子,雲(yún)是漂母魂。
慨昔逐鹿代,英俊殢邱樊。桓桓淮陰侯,韜鈐富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