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 十四
飲酒 十四。魏晉。陶淵明。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魏晉]:陶淵明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複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譯文
老友賞識我志趣,相約攜酒到一起。
荊柴鋪地松下坐,酒過數巡已酣醉。
父老相雜亂言語,行杯飲酒失次第。
不覺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貴?
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注釋
故人:老朋友。挈(qiè)壺:提壺。壺指酒壺。相與至:結伴而來。
班荊:鋪荊于地。荊,落葉灌木。這里指荊棘雜草。
行次:指斟酒、飲酒的先后次序。
“不覺”二句:在醉意中連自我的存在都忘記了,至于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可值得珍貴的呢?
悠悠: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樣子。迷所留:謂沉緬留戀于酒。深味:深刻的意味。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卻世俗,消憂免禍。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唐代·陶淵明的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 陶淵明的詩(216篇) 〕
宋代:
戴炳
結屋新亭好,登臨雅興長。心融八窗白,塵隔九衢黃。
泛菊金英碎,嘗粳玉顆香。更期梅著蕊,來賞小春光。
結屋新亭好,登臨雅興長。心融八窗白,塵隔九衢黃。
泛菊金英碎,嘗粳玉顆香。更期梅著蕊,來賞小春光。
宋代:
呂本中
眼明見此出籠鶴,似我北歸辭瘴嵐。慎勿低頭待收養,人間欣戚盡朝三。
眼明見此出籠鶴,似我北歸辭瘴嵐。慎勿低頭待收養,人間欣戚盡朝三。
清代:
陳恭尹
擒文宿昔有高譽,曾策天人上玉除。海外未舒千里足,客中猶著五車書。
恩存棠樹詩常詠,寓共江城跡暫疏。本為丹砂求作宰,知君不厭嶺南居。
擒文宿昔有高譽,曾策天人上玉除。海外未舒千裡足,客中猶著五車書。
恩存棠樹詩常詠,寓共江城跡暫疏。本為丹砂求作宰,知君不厭嶺南居。
宋代:
朱熹
窮居值秋晦,抱疾獨齋居。行稀草生徑,一雨復旬馀。
交親各所營,曠若音塵疏。始悟端居樂,復理北窗書。
窮居值秋晦,抱疾獨齋居。行稀草生徑,一雨複旬馀。
交親各所營,曠若音塵疏。始悟端居樂,複理北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