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感事。明代。袁宏道。 湘山晴色遠微微,盡日江頭獨醉歸。不見兩關傳露布,尚聞三殿未垂衣。邊籌自古無中下,朝論于今有是非。日暮平沙秋草亂,一雙白鳥避人飛。
[明代]:袁宏道
湘山晴色遠微微,盡日江頭獨醉歸。
不見兩關傳露布,尚聞三殿未垂衣。
邊籌自古無中下,朝論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亂,一雙白鳥避人飛。
湘山晴色遠微微,盡日江頭獨醉歸。
不見兩關傳露布,尚聞三殿未垂衣。
邊籌自古無中下,朝論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亂,一雙白鳥避人飛。
袁宏道進士及第后告假還鄉,此詩即作于家居時。明代萬歷后期,內憂外患,危機四伏。西北和東北邊境處于多事之秋,而朝中在這一重大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袁宏道深為國家民族的利益與前途而憂慮。《感事》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首聯以景起興,湘山景色與江頭獨醉恰成對比,隱含著詩人為國家命運擔憂的痛苦與無奈。中間兩聯直述時事而措辭委婉,在貌似客觀的筆觸下,深寓不滿之情。尾聯則將時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黃昏秋風、亂草蕭瑟的秋景,加上一雙本無機心的白鳥避人遠飛,就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形象寫照。
唐代·袁宏道的簡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
...〔
? 袁宏道的詩(1018篇) 〕
元代:
吳澄
煌煌桴鼓引雙旌,道是天孫大禮成。金鏡南飛光欲半,銀潢西去寂無聲。
佳期一夕人誰見,別思千年恨未平。最怪河東五星麗,應嫌抱拙要中更。
煌煌桴鼓引雙旌,道是天孫大禮成。金鏡南飛光欲半,銀潢西去寂無聲。
佳期一夕人誰見,別思千年恨未平。最怪河東五星麗,應嫌抱拙要中更。
清代:
陸求可
蝶粉蜂黃,才過了、牡丹天氣。朱檻外、石榴紅綻,照人衣袂。
芳草堤邊鴉影亂,垂楊岸上鶯聲碎。正新裁、紈扇手中攜,槐陰憩。
蝶粉蜂黃,才過了、牡丹天氣。朱檻外、石榴紅綻,照人衣袂。
芳草堤邊鴉影亂,垂楊岸上鶯聲碎。正新裁、紈扇手中攜,槐陰憩。
宋代:
晁補之
李公素譽壓朝端,曾溯龍門鬣未乾。雖愧彭宣惟賜食,未慚貢禹亦彈冠。
李公素譽壓朝端,曾溯龍門鬣未乾。雖愧彭宣惟賜食,未慚貢禹亦彈冠。
元代:
凌云翰
敬吊先生落照中,紙煙銷盡酒樽空。牛羊上壟無人管,豈為當時面發紅。
敬吊先生落照中,紙煙銷盡酒樽空。牛羊上壟無人管,豈為當時面發紅。
:
張海鷗
天分白水落增城,許此江山錦繡盟。仙子靈風矜善弱,古藤神脈佑繁榮。
大豐峽谷河流遠,小寨人家景色清。更喜派潭堪酌飲,也宜風雅也怡情。
天分白水落增城,許此江山錦繡盟。仙子靈風矜善弱,古藤神脈佑繁榮。
大豐峽谷河流遠,小寨人家景色清。更喜派潭堪酌飲,也宜風雅也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