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即事
湘南即事。唐代。戴叔倫。 盧橘花開楓葉衰,出門何處望京師。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
[唐代]:戴叔倫
盧橘花開楓葉衰,出門何處望京師。
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
盧橘花開楓葉衰,出門何處望京師。
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
譯文
眼前正是盧橘花開、楓葉衰敗的深秋季節,出得門來遙望遠方,京師不知道在遠處的哪個地方。
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東方,為什么就不能為我這個愁情滿懷的人駐留片刻聽一聽我內心的苦衷呢?
注釋
沅湘:沅水和湘水的并稱。戰國楚詩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長期流浪沅湘間。
住:停,止,歇下。
湘南即事創作背景
當時他身在湘南,但他內心卻時刻想念著京師(希望能到那里做一番事業),最后他通過埋怨東流水不能夠理解他的心意,把自己很想報效國家但又報國無門的悲怨心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
作者通過盧橘開花、楓葉衰敗這兩個意象,點明時令正是深秋,秋天往往是詩人傷情悲懷的季節,詩中用一個“衰”字,將詩人面對肅殺秋景時的一懷愁緒袒露無遺
唐代·戴叔倫的簡介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
? 戴叔倫的詩(293篇) 〕
明代:
鄭善夫
此日經過高蓋下,忽憶去年高蓋峰。秪見黃花似往日,那堪衰鬢向秋風。
煙霞不斷重陽路,勛業猶疑三徑松。舊國蕭條歲復晏,布袍芒屩意何窮。
此日經過高蓋下,忽憶去年高蓋峰。秪見黃花似往日,那堪衰鬢向秋風。
煙霞不斷重陽路,勳業猶疑三徑松。舊國蕭條歲複晏,布袍芒屩意何窮。
宋代:
陸游
湖邊一夜霜,庭樹無秋聲。懶不近筆硯,何以紓幽情。
但有一睡耳,展轉無由成。起擁地爐暖,坐待天窗明。
湖邊一夜霜,庭樹無秋聲。懶不近筆硯,何以紓幽情。
但有一睡耳,展轉無由成。起擁地爐暖,坐待天窗明。
:
李宣龔
事業欲安說,溪邊柳成圍。當時叩門人,百過亦已衰。
此園在城東,地偏故自奇。世俗便貴耳,濁醪爭載窺。
事業欲安說,溪邊柳成圍。當時叩門人,百過亦已衰。
此園在城東,地偏故自奇。世俗便貴耳,濁醪爭載窺。
明代:
林俊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
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
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宋代:
許棐
麾節交迎出帝城,滿朝皆羨板輿榮。一州暫輟春風暖,八郡同瞻霽月明。
吳苑鶯花新管領,秦溪桃李舊生成。應憐倦臥寒窗者,煮藥爐邊聽雪聲。
麾節交迎出帝城,滿朝皆羨闆輿榮。一州暫輟春風暖,八郡同瞻霽月明。
吳苑鶯花新管領,秦溪桃李舊生成。應憐倦臥寒窗者,煮藥爐邊聽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