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春
傷春。宋代。楊萬里。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宋代]:楊萬里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傷春創作背景
蘇軾、黃庭堅的詩歌將宋詩的發展推向了高峰,體現了一代特色。但以黃庭堅等人為首的“江西派”提倡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作詩主張卻忽略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積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楊萬里為“誠齋體”詩歌作為對江西派的一種修正,是有其積極意義的。而這首詩便是“誠齋體”的典型作品。
參考資料:
1、蒙萬夫.千家詩鑒賞辭典: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67
這首《傷春》詩寫的是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寫詩人做的一個決定:對今春樂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個轉折,推翻了之前的決定,也就辜負了好意送來春色的東風。第三句點明,不僅今年先做決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負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樂,而自己卻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負了大好春光,這種主觀與客觀的矛盾對立使詩人禁不住感慨萬端,發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讀罷此詩,詩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不假雕飾,自然渾成,而詩意詩味即在其中,這正是“誠齋體”的成功之處。
楊萬里在《荊溪集自序》中談到自己寫詩時,曾說:“步后園,登古城,采擷祀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余詩材。蓋麾之不去,前或未應,而后者己迫。”在他看來,平日所見所聞及所感似乎無不可以成為詩歌創作的材料,這和江西派“閉門覓句”,講究“無一字無來處”,“雖只字半句不輕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誠齋體”也有其弊病:由于寫作比較“隨便”,有些詩藝術概括不夠,境界不高,社會意義也不大。此首可以說是個典型。
唐代·楊萬里的簡介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
? 楊萬里的詩(4083篇) 〕
明代:
張煌言
妒婦死津頭,津亦名「妒婦;」少女相經過,風雨不得渡。
或為蓬垢顏,竊恐逢彼怒。古云粥倉庚,可以療此痼;
妒婦死津頭,津亦名「妒婦;」少女相經過,風雨不得渡。
或為蓬垢顔,竊恐逢彼怒。古雲粥倉庚,可以療此痼;
:
趙善括
藺璧雖期復,蘇書竟不還。慶馀鐘令緒,才大壓塵寰。
勁正三朝老,從容半世閑。會心真是老,一笑別人間。
藺璧雖期複,蘇書竟不還。慶馀鐘令緒,才大壓塵寰。
勁正三朝老,從容半世閑。會心真是老,一笑別人間。
清代:
龔自珍
祖父頭銜舊熲光,祠曹我亦試為郎。
君恩夠向漁樵說,篆墓何須百字長。
祖父頭銜舊熲光,祠曹我亦試為郎。
君恩夠向漁樵說,篆墓何須百字長。
宋代:
邵雍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盡性時。若圣與仁雖不敢,樂天知命又何疑。
恢恢志意方閑暇,綽綽情懷正坦夷。心逸日休難狀處,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盡性時。若聖與仁雖不敢,樂天知命又何疑。
恢恢志意方閑暇,綽綽情懷正坦夷。心逸日休難狀處,堯夫非是愛吟詩。
清代:
姚燮
秦塵起關朔,西挾太行走。排風入東界,齊魯遍蒼狗。
高天掛木葉,白日墮星斗。奔車陷低穴,驚馬折其首。
秦塵起關朔,西挾太行走。排風入東界,齊魯遍蒼狗。
高天掛木葉,白日墮星鬥。奔車陷低穴,驚馬折其首。
宋代:
史浩
清朝登用是儒宗,尤喜桐川協氣濃。畫戟林中今長貳,紅蓮幕里昔游從。
云飛共慶情方洽,鯨飲何妨量有容。且向山城足歡謔,他年接武亞夔龍。
清朝登用是儒宗,尤喜桐川協氣濃。畫戟林中今長貳,紅蓮幕裡昔遊從。
雲飛共慶情方洽,鯨飲何妨量有容。且向山城足歡謔,他年接武亞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