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司馬遷的詩 > 項羽之死

項羽之死

[兩漢]:司馬遷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觯Y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dāng)?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fù)圍之。項王乃馳,復(fù)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fù)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dāng)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余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shù)十人。最其后,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

項羽之死鑒賞

  本篇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jì)》,題目為后人所擬。

  有人把《史記》譽之為悲劇英雄畫廊,西楚霸王項羽則是悲劇群像中的絕代典型,“項羽之死”這個片斷便是這部曠世悲劇的最后一幕。“喑叱咤,千人皆廢”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間的是歷史長河中曾經(jīng)“卷起千堆雪”的浪花,群山萬壑中殷殷不絕的回響,兩千年來無數(shù)讀者掩卷而思、拍案而起的長嘆息。

  這最后一幕,由垓下之圍、東城快戰(zhàn)、烏江自刎三場組成,其中包含了楚歌夜警、虞兮悲唱、陰陵失道、東城快戰(zhàn)、拒渡贈馬、賜頭故人等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和細(xì)節(jié)。司馬遷懷著滿腔激情,運用史實、傳說和想像,傳寫了項羽的窮途末路,不斷豐富、發(fā)展了他的性格,讓這位英雄死在歌泣言笑之中,取得了可歌可泣的藝術(shù)效果。

  第一場:垓下之圍。大幕剛啟,夜空中傳來若斷若續(xù)、如泣如訴的四面楚歌之聲,先奏起背景音樂;然后唱出變徵之音的“虞兮”主調(diào):一起便哀音滿耳,感人至深。“時不利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結(jié)尾三虛字反復(fù)唱嘆,曼聲蒼涼。正如《史記評林》引吳賢齊說的那樣:“一腔怨憤,萬種低徊,地厚天高,托身無所,寫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極矣!”這支歌由項羽主唱,美人和之,更顯得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以至這位從不曾流過淚的西楚霸王也不禁“泣數(shù)行下”;他的部屬更是“左右皆泣,莫能仰視”,一片嗚咽。這里唱出的不僅是個人在命運面前無可奈何的悲哀,也包含了連所寵愛的美人都無法保護的悲哀;這里流出的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英雄犯了錯誤之后的悲哀的眼淚,也是一位偉大的英雄面對最終失敗的懺悔與慚愧的眼淚。司馬遷不愧是偉大的傳記文學(xué)家,他對音樂的感發(fā)作用有著深邃的理解。在《刺客列傳》中,他曾用“易水之歌”寫荊軻的壯士之別,令“士皆垂淚涕泣”;在《留侯世家》中,他用“鴻鵠之歌”寫劉邦晚年不得立如意為太子的痛苦心態(tài),使戚夫人“噓唏流涕”;而現(xiàn)在(公元前二〇二年),他又用“虞兮之歌”作為項羽之死這最后一幕的序曲,讓悲愴的氣氛籠罩全篇,把讀者引進蒼茫遼遠(yuǎn)、四顧寂寥的境界,噙著淚水一字一字地往下讀,一讀則欲罷不能。

  接下來是第二場——東城快戰(zhàn)。當(dāng)項羽“自度不得脫”之后,連連說:“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與后面的“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互相呼應(yīng),三復(fù)斯言;明知必死,意猶未平。錢鐘書說:“認(rèn)輸而不服氣,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管錐編》)“不服氣”,正顯示了他的平生意氣,說明了他自負(fù)、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責(zé)。快戰(zhàn)之前,司馬遷設(shè)計了陰陵迷道這個極富表現(xiàn)力的細(xì)節(jié)。田父把他指向絕路,看似偶然,其實必然。這是他過去“所過無不殘滅”,喪失人心的結(jié)果。“田父紿之曰:‘向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人家騙他,指向左邊,他便不假思索地馳向左邊,表現(xiàn)了他從來不慣騙人,也從來不相信別人敢騙他的直率、粗獷的性格。這里兩“左”字獨字成句,節(jié)奏短促,紙上猶聞其聲,顯示出當(dāng)時形勢嚴(yán)峻緊張,仿佛那五千騎追兵已從征塵滾滾中風(fēng)馳雨驟而至,迫促感、速度感、力量感盡蓄筆端。

  寫陰陵迷道,目的在揭示這位末路英雄喪失人心;寫東城潰圍、斬將、刈旗,則著意于進一步展開他拔山蓋世的意氣和個人英雄主義的性格。此刻,他絲毫不存幸勝突圍之心,只圖打一個痛快仗給追隨他的殘部看看,確證他的失敗是“天之亡我”。在這位英雄心目中,死,從來就是不可怕的;英名受侮,承認(rèn)自己失敗,那才可怕。要死也死個痛快,死在勝利之中。這種心態(tài),可笑而又可悲。在這場“快戰(zhàn)”中,司馬遷再一次運用細(xì)節(jié)描繪,寫項羽的拔山之力,不世之威:“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赤泉侯……追項王,項王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這里,仍用虛筆,集中寫他的聲音。一呼則漢軍披靡,一叱則不僅人驚,連馬也嚇得后退數(shù)里,這是何等的聲威力量!他像一尊凜然不可犯的天神,一只被獵犬激怒了的猛虎,須眉畢張,咆哮跳踉,誰也不敢靠近他一步。特別是他“復(fù)聚其騎”后,“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何如”二字,寫得意,寫自負(fù),聲口畢見,活活畫出項羽豪邁的性格。在這一瞬間,他感受到的只是一種不屈服的自我肯定的甜蜜,哪里還曾意識到自己是千槍萬箭追殺的目標(biāo)!

  第三場:烏江自刎。其中寫了拒渡、贈馬、賜頭三個細(xì)節(jié)。項羽馬到烏江,茫茫江水阻絕了去路。悲劇的大幕即將落下,司馬遷偏偏在這最后時刻打了一個回旋,為他筆下的英雄形象補上了最后的濃墨重彩的一筆,設(shè)計了“烏江亭長艤船待”這個細(xì)節(jié)。文如水窮云起,又見峰巒。項羽本來已無路可逃,司馬遷卻寫成他有充分的機會脫逃而偏偏不肯過烏江,好像他不是被追殺得走投無路,不得不死;而是在生與義,茍活幸存與維護尊嚴(yán)之間,從容地作出了選擇。江邊慷慨陳辭,英雄的形象更加豐滿完美。那曾經(jīng)“泣數(shù)行下”的血性男子,臨了反而笑了。“項王笑曰”的笑,不是強自矜持,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壯士蔑視死亡,鎮(zhèn)定安詳?shù)男Γ伙@示了他臨大難而不茍免的圣者之勇——“知恥近乎勇”。自慚無面見江東父老,正是由于知恥。這個細(xì)節(jié),展示出他的純樸、真摯、重義深情。對自己的死,他毫不在意;卻不忍愛馬被殺,以贈亭長。因為,“吾騎此馬五歲,所當(dāng)無敵”。五年來無數(shù)勝利的回憶,猛然兜上心頭。今昔如此,情何以堪!文章寫到這里,實已神完氣足,司馬遷頰上添毫,再加上把頭顱留贈故人這樣一個出人意表、千古未聞的細(xì)節(jié)。“故人”追之、認(rèn)之,必欲殺之以邀功取賞;項羽卻慷慨賜頭,“吾為若德”:螻蟻之微,泰山之高,兩兩對比,何等鮮明!

  項羽終于自刎了,他是站著死的。帝王劉、項,將相蕭、曹,對于兩千年后的我們,本來無所軒輊。但當(dāng)我們讀完《項羽本紀(jì)》,特別是讀完“項羽之死”這最后一幕的時候,總不免咨嗟嘆息,起坐彷徨,這就見出司馬遷傳寫人物的藝術(shù)魅力。在這最后一幕中,留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個場次之間的節(jié)奏變化,起伏張弛,抑揚徐疾。第一場重在抒情,節(jié)奏紆徐,情如悲笳怨笛,以變徵之音形成了嗚咽深沉的境界。第二場重在敘事,全用短節(jié)奏,進行速度,鐵馬金戈,聲情激越。第三場江畔陳辭,羽聲慷慨。“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連用兩反詰句,頓挫抑揚,極唱嘆之勝。此外,還用了許多形象生動,蘊涵豐富的細(xì)節(jié),其中必有不少出于傳聞、揣度,但無不使人感到可感可信、人情人理。清劉熙載《藝概》所謂“太史公時有河漢之言,而意理卻細(xì)入無間”;錢鐘書《管錐編》所謂“馬(司馬遷)善設(shè)身處地,代作喉舌”,都是贊揚他設(shè)計的細(xì)節(jié)情理兼勝,妙合無垠。虞姬悲歌,烏江拒渡,贈馬賜頭,一波三折,全憑細(xì)節(jié)傳神,使全篇文字達(dá)到雄奇悲壯的美學(xué)境界,讀之令人蕩氣回腸。在傳記文學(xué)中,不說絕后,至少空前。

司馬遷簡介

唐代·司馬遷的簡介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西漢史學(xué)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rèn)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dá)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 司馬遷的詩(22篇)

猜你喜歡

書秋谷詩集后 其二

薛寧廷

昔夢之帝所,一聆《霓裳曲》。謠諑妒蛾眉,酒食生岸獄。

歸坐滄浪亭,臨流濯我足。綺語出金仙,冰銜換玉局。

試院偶題 其二

明代方孝孺

三代賓興法尚存,每因取士嘆斯文。近來眼病無聊甚,豈復(fù)能空冀北群。

詹尚書同文以堵文明所作云樹圖寄徐大參復(fù)初仍寄以詩因次其韻

元代凌云翰

長句和平見治音,京華猶記盍朋簪。聲傳珠履星辰近,影動金蓮雨露深。

云樹有圖憑鷹寄,春山無伴聽鶯吟。懸知兩地看明月,愛國憂民共此心。

正月四日喜許氏女得甥

明代沈周

汝寡無丁男,托命惟一女。活世真廢人,盲瘖無乃是。

今年女有育,正月利弧矢。乃是四日生,六日方聞喜。

次韻云扉講師游南山有懷張外史舊游

明代袁華

昔陪張外史,躡云上崔嵬。前登風(fēng)篁嶺,酌泉蒼蘚堆。

后度麥岡重,荒墳際蒿萊。陵谷嗟變遷,覽茲良悲哉。

武功驛留題

宋代李新

霧捲馬蹄塵自起,東風(fēng)送渡咸陽水。故園花木綠成圍,猶向關(guān)中見桃李。

聞道春前雪最深,行人僵死薪如金。羲和不肯為日馭,潛入北海分幽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回复术士的重来人生第一季樱花动漫 | 国产日韩欧美网站| 亚洲国产av美女网站| 青青草原免费在线| 天天干2018|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美女把腿扒开让男人桶爽了 |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yy22.tv夜月直播|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 国产三级中文字幕| 中国大白屁股ass|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免费看男女下面日出水来| 91啦在线视频| 少妇大胆瓣开下部自慰|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韩国理论福利片午夜| 成人性生活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视频专区| 1000部禁片黄的免费看| 天天天欲色欲色WWW免费|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在线电影| 最近中文字幕电影在线看| 午夜爽爽爽视频|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少妇| 在线观免费看高清影视剧|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 91大神在线精品视频一区| 太深了灬太大了灬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