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別張默庵
答別張默庵。清代。陳恭尹。 世人日相見,杳若不相識。如何別君三十年,此心只是長相憶。去歲書來自桂州,望之不至增離憂。今年望極思稍輟,東風忽枉禺山轍。相看一笑在舟中,仿佛蕪關往時別。舳艫千里大江秋,祖生擊楫橫中流。澄清之志一不遂,拂衣高蹈輕王侯。洞庭之南幽州北,處處江山寄游跡。井蛙所見將無同,腐鼠相逢唯一嚇。先生掉頭不與言,世間雷電徒轟奔。昆崙岡頭三日火,白玉皎皎無燒痕。獨抱禪心臥山月,居士身中常說法。已回火宅作清涼,尚有冰霜存鬢發。百日江城共起居,平生不樂更何如。愿移茅屋來相就,溪水長竿并釣魚。
[清代]:陳恭尹
世人日相見,杳若不相識。如何別君三十年,此心只是長相憶。
去歲書來自桂州,望之不至增離憂。今年望極思稍輟,東風忽枉禺山轍。
相看一笑在舟中,仿佛蕪關往時別。舳艫千里大江秋,祖生擊楫橫中流。
澄清之志一不遂,拂衣高蹈輕王侯。洞庭之南幽州北,處處江山寄游跡。
井蛙所見將無同,腐鼠相逢唯一嚇。先生掉頭不與言,世間雷電徒轟奔。
昆崙岡頭三日火,白玉皎皎無燒痕。獨抱禪心臥山月,居士身中常說法。
已回火宅作清涼,尚有冰霜存鬢發。百日江城共起居,平生不樂更何如。
愿移茅屋來相就,溪水長竿并釣魚。
世人日相見,杳若不相識。如何別君三十年,此心隻是長相憶。
去歲書來自桂州,望之不至增離憂。今年望極思稍輟,東風忽枉禺山轍。
相看一笑在舟中,仿佛蕪關往時別。舳艫千裡大江秋,祖生擊楫橫中流。
澄清之志一不遂,拂衣高蹈輕王侯。洞庭之南幽州北,處處江山寄遊跡。
井蛙所見將無同,腐鼠相逢唯一嚇。先生掉頭不與言,世間雷電徒轟奔。
昆崙岡頭三日火,白玉皎皎無燒痕。獨抱禪心臥山月,居士身中常說法。
已回火宅作清涼,尚有冰霜存鬢發。百日江城共起居,平生不樂更何如。
願移茅屋來相就,溪水長竿并釣魚。
唐代·陳恭尹的簡介
陳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號半峰,晚號獨漉子,又號羅浮布衣,漢族,廣東順德縣(今佛山順德區)龍山鄉人。著名抗清志士陳邦彥之子。清初詩人,與屈大均、梁佩蘭同稱嶺南三大家。又工書法,時稱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有《獨漉堂全集》,詩文各15卷,詞1卷。
...〔
? 陳恭尹的詩(1197篇) 〕
明代:
李之世
吾家有息廬,息身未有日。古人悼無聞,四十而五十。
百年可例推,想亦無間隙。莫若早回頭,可以息則息。
吾家有息廬,息身未有日。古人悼無聞,四十而五十。
百年可例推,想亦無間隙。莫若早回頭,可以息則息。
:
劉摰
岑令神情竭,裴公柱石衰。國貪黃發舊,身負赤松期。
人也將安仰,天乎不慭遺。延和聽詔語,深見兩宮悲。
岑令神情竭,裴公柱石衰。國貪黃發舊,身負赤松期。
人也將安仰,天乎不慭遺。延和聽詔語,深見兩宮悲。
清代:
牛燾
君不見,東坡調水傳佳話,全憑清濁分流派。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詩骨清人肺。
又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石水斗泥資灌溉。有時汲之供烹啜,不聞飲者比沆瀣。
君不見,東坡調水傳佳話,全憑清濁分流派。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詩骨清人肺。
又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石水鬥泥資灌溉。有時汲之供烹啜,不聞飲者比沆瀣。
宋代:
馮山
萬竹林間一徑升,滿巖金碧靜香燈。飛泉散亂垂千尺,危閣攲斜擁數層。
雨氣或從檐際落,風光時向坐中凝。荒碑文字那能讀,合眼煎茶問老僧。
萬竹林間一徑升,滿巖金碧靜香燈。飛泉散亂垂千尺,危閣攲斜擁數層。
雨氣或從檐際落,風光時向坐中凝。荒碑文字那能讀,合眼煎茶問老僧。
:
劉崧
土屋無風尚不關,屋前遙見兩青山。瓦盆盛酒茆鋪席,何日柴門望月還。
土屋無風尚不關,屋前遙見兩青山。瓦盆盛酒茆鋪席,何日柴門望月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