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先生曾說:“人生最樂是完成了責任,最苦是責任未了”。那么背上時間的債就是最苦了——自己該做的事未做就是責任未了,將自己的責任推遲完成的時間,就是背上了時間的債。
時間就像一個銀行,里面的資金是有限的,而一個人要做的事卻是無盡的。如果將提前透支的時間用來玩樂,那么可動用的“資金”就會更少。一個人欠了其它的債也許還容易償還,欠時間的債卻如同高利息一般,可用的時間越來越少,背負的責任就愈來愈多,人也愈來愈苦。可人們就是等到時間這個“銀行”來征收“貸款”的時候才趕快用少得可憐的時間來忙于完成任務。
我們有的同學不就是這樣嗎?節假日、雙休盡情地玩,有的到了晚上才來趕作業,有的甚至繼續拖——反正還有時間,接著玩吧!于是到了讀書的那天早晨忙得“不亦樂乎”,到處借作業來抄,還要隨時提防著班干部和老師,手上一直寫個不停,邊抄邊看看時間,心急如焚。——早知這樣苦、累,何必早一點完成呢?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好時間,不去背上時間“債”呢?首先要有責任感。對別人負責是一種責任感,對自己負責也是一種責任感。一個人沒有責任感,自己該做的事沒完成,他不在乎;別人交給他的時事沒做完,他也不在乎。既然不在乎,就沒有苦可言;而有責任感的人背了時間的“債”就會有一種緊迫感,就會覺得苦,自然就會去爭搶時間了。
大家都學過《與時間賽跑》吧。文章的主人公每天跑步回家,跑贏了太陽,掙得了時間;讀三年級時便把五年級的作業拿來做,又掙了不少時間。每一件有益、有意義的事都與時間賽跑,去搶時間,把掙得的時間又用來做其他有用的事,這樣就成了時間的主人。
一些同學因為家比較偏遠,自己做題速度慢,就抱怨學習時間少,但每一天回家仍在路上逗留。為什么不快點走或是小跑回去呢?有的同學又抱怨作業過多——某一天作業很多是很正常的事,但為什么不在以前作業少的時候做完當天的作業又去預習呢?
所以,我們要趁自己有空閑時間,就把該做的事抓緊做完,把將要做的事提前做完。老天不會多給你時間,時間是要靠自己在生活的縫隙中擠出來的,不要等到時間這個“銀行”來征收利息時才忙活,要知道,那時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