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將仇報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將:拿;把;報:報答。受了別人的恩惠卻用仇恨來報答。形容忘恩負義。
出處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虧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將仇報,天理何在!”
例子虧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將仇報,天理何在!(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
基礎信息
拼音ēn jiāng chóu bào
注音ㄣ ㄐ一ㄤ ㄔㄡˊ ㄅㄠˋ
繁體恩將讎報
正音“將”,不能讀作“jiàng”。
感情恩將仇報是貶義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同以怨報德。
辨形“恩”,不能寫作“思”。
謎語打漁殺家
近義詞忘恩負義、以怨報德
反義詞以德報恩
英語requite kindness with enmity
俄語платить злом за добрó
日語恩を仇(あだ)で返す
德語eine Wohltat mit Undank lohnen(Gutes mit Bǒsem vergelten)
法語rendre le mal pour le bien(ingrat)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意思解釋)
- 人才濟濟(意思解釋)
- 長命富貴(意思解釋)
- 說一不二(意思解釋)
- 大包大攬(意思解釋)
- 肝膽欲碎(意思解釋)
- 咄咄逼人(意思解釋)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釋)
- 作壁上觀(意思解釋)
- 令人滿意(意思解釋)
- 無關緊要(意思解釋)
- 共商國是(意思解釋)
- 黃耳傳書(意思解釋)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釋)
- 心煩意亂(意思解釋)
- 牛郎織女(意思解釋)
- 身敗名裂(意思解釋)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釋)
- 認賊作父(意思解釋)
- 如出一轍(意思解釋)
- 奮起直追(意思解釋)
- 足不出門(意思解釋)
- 致知格物(意思解釋)
- 煙消云散(意思解釋)
- 抗塵走俗(意思解釋)
- 拔毛連茹(意思解釋)
- 落荒而逃(意思解釋)
- 黯然神傷(意思解釋)
※ 恩將仇報的意思解釋、恩將仇報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正本溯源 | 正本:從根本上整頓;溯:尋找。從根本上整頓和尋找原因。 |
遲疑不決 | 猶豫疑惑,不能決定。 |
苦中作樂 | 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 |
習非成是 | 對某些錯誤事情習慣了,反以為本來就是對的。 |
色飛眉舞 | 色:臉色,表情。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樣子。 |
暈頭轉向 | 暈:頭腦發昏;轉向:辨不清方向。形容頭腦昏亂辨不清方向。 |
男女授受不親 | 授:給予;受:接受;親:親自接觸。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言談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大包大攬 | 把事情、任務等盡量兜攬過來。 |
肝膽欲碎 | 欲:將要。肝和膽將要破碎了。形容極度悲痛或非常生氣。 |
苦口之藥 |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 |
歸馬放牛 |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
本末倒置 | 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 |
令人滿意 | 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 |
生拉硬扯 |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強別人聽從自己。 |
口墜天花 | 據《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序品》載,佛祖說法,感動天神,“六欲諸天及天子眾,以天福力雨種種華:優缽羅華,波頭摩華……于虛空中繽紛亂墜”,“天華亂墜滿虛空,眾香普熏于大會”。后遂以“口墜天花”喻指以夸誕之詞動人聽聞或以甘言騙人。華,同“花”。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兵戎相見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
閑情逸趣 | 同“閑情逸致”。 |
公子哥兒 | 指富貴人家只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
身敗名裂 | 地位喪失;名聲敗壞。現在也形容干了壞事;遭到徹底失敗。 |
人面狗心 | ①《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②猶言人面獸心。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通時合變 | 同“通權達變”。 |
如出一轍 | 轍: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跡。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
可有可無 |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 |
改惡向善 | 指不再做惡,重新做好人。 |
頭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