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腹逃鞭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后以“馬腹逃鞭”比喻躲脫懲罰。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p>
例子豈謂馬腹逃鞭,榻側容一隅之鼾睡?不知燕巢在幕,釜底得幾日之游魂。清·蒲松齡《大捷二》
基礎信息
拼音mǎ fù táo biān
注音ㄇㄚˇ ㄈㄨˋ ㄊㄠˊ ㄅ一ㄢ
繁體馬腹逃鞭
感情馬腹逃鞭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突飛猛進(意思解釋)
- 皆大歡喜(意思解釋)
- 疾如旋踵(意思解釋)
- 疚心疾首(意思解釋)
- 體恤入微(意思解釋)
- 首身分離(意思解釋)
- 富貴驕人(意思解釋)
- 春風風人(意思解釋)
- 閉關自守(意思解釋)
- 折臂三公(意思解釋)
- 隳肝瀝膽(意思解釋)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釋)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意思解釋)
- 比眾不同(意思解釋)
- 奇貨可居(意思解釋)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釋)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釋)
- 戰戰業業(意思解釋)
- 升官發財(意思解釋)
- 公子哥兒(意思解釋)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釋)
- 屢試不爽(意思解釋)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釋)
- 臉黃肌瘦(意思解釋)
- 阿時趨俗(意思解釋)
- 勿謂言之不預(意思解釋)
- 十八層地獄(意思解釋)
- 異軍突起(意思解釋)
※ 馬腹逃鞭的意思解釋、馬腹逃鞭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天涯海角 | 天的邊緣;海的盡頭。形容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極遠。涯:邊。 |
空口無憑 | 憑:憑證。只是嘴說;沒有憑證。指不足為據。 |
萬里長城 | 指我國長城。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F也比喻人民的軍隊。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 |
色中餓鬼 | 比喻極其貪色的人。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后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 |
進銳退速 | 銳:迅速。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 |
風和日麗 | 和:柔合;溫和。輕風柔和;陽光燦爛。形容天氣晴和。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打情賣笑 | 打情罵俏,指男女調情。 |
古往今來 | 從古代到現在。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
升官發財 | 謂提升了官職,同時就能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 |
散言碎語 | 猶言閑言碎語。 |
寥寥無幾 | 寥:稀少;很少;無幾:沒有幾個。形容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
屨及劍及 | 屨:鞋;及:趕上。形容人奮發興起,行動果斷迅速 |
縱橫四海 | 縱橫:奔馳無阻。在天下任意往來,沒有阻擋。比喻無敵于世。 |
西學東漸 | 漸:流入。西方的各種學說向東方流傳。 |
金蟬脫殼 | 金蟬:金黃色的知了;殼:堅硬的外皮。蟬變為成蟲時脫去原來的外殼。比喻用計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 |
十八層地獄 | 層:重。地獄: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靈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認為人在生時為非作惡,死后進入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比喻悲慘的報應。 |
變化無方 | 方:方向,引申為準則。善于變化沒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動不因循守舊,變化多端。 |
久假不歸 | 假:借;歸:歸還。本指長期借用一直不歸還。后指長期告假不回來。 |
去住兩難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為難。 |
近在咫尺 | 咫: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寸;合現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離。指近在眼前;很近。 |
云游天下 | 像行云一樣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 |
神魂顛倒 |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顛三倒四;失去常態。形容對某人或某事著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態。 |
丹書鐵契 | 丹書:用朱砂寫字;鐵契:用鐵制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
行不副言 | 謂言行不一。 |
兵無斗志 | 士兵缺乏作戰的決心和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