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前筆后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謂先構思成熟,然后下筆,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現。
出處晉·衛鑠《筆陣圖》:“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后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后者勝。”
例子明·豐坊《筆訣》:“意前筆后者,熟玩古帖,于字形大小,偃仰、平直、疏密、纖秾,蘊藉于心。”
基礎信息
拼音yì qián bǐ hòu
注音一ˋ ㄑ一ㄢˊ ㄅ一ˇ ㄏㄡˋ
繁體意前筆后
感情意前筆后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寫作等。
近義詞意在筆先、意在筆前
反義詞意后筆前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勢不可當(意思解釋)
- 束手無策(意思解釋)
- 齊頭并進(意思解釋)
- 長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釋)
- 用心良苦(意思解釋)
- 趕盡殺絕(意思解釋)
- 白日見鬼(意思解釋)
- 功成名就(意思解釋)
- 源源不斷(意思解釋)
- 毀于一旦(意思解釋)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釋)
- 親上成親(意思解釋)
- 進道若退(意思解釋)
- 一寸光陰一寸金(意思解釋)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釋)
- 絆腳石(意思解釋)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釋)
- 平心而論(意思解釋)
- 流里流氣(意思解釋)
- 舞刀躍馬(意思解釋)
- 讀書種子(意思解釋)
- 斷織勸學(意思解釋)
- 牛郎織女(意思解釋)
- 千家萬戶(意思解釋)
- 雙柑斗酒(意思解釋)
- 坐以待斃(意思解釋)
- 狂風暴雨(意思解釋)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釋)
※ 意前筆后的意思解釋、意前筆后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不辱使命 | 辱:辜負,玷辱。指不辜負別人的差使。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厭其多。 |
戒驕戒躁 | 戒:警惕;防備;躁:性急;警惕驕傲;防備急躁。 |
零光片羽 | 比喻珍貴事物的一小部分。 |
極重不反 | 同“極重難返”。 |
下臨無地 | 臨:居高處朝向低處。從高往下看,望不見底。形容地勢極其陡峭。 |
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體;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 |
反面無情 | 翻臉不講情面。形容對人的態度突然變壞;不留情面。 |
魚死網破 |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指拼個你死我活。 |
自命不凡 | 自稱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
正人君子 | 舊時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
倒裳索領 |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稱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亡:無;命:名;亡命: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亡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類人(含貶義)。 |
升官發財 | 謂提升了官職,同時就能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 |
男大當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親成家。 |
形影相隨 | 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形容關系密切;永不分離。 |
撥亂濟危 | 平定亂世,救濟危難。亦作“撥亂濟時”。 |
驕傲自滿 | 自高自大;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 |
可有可無 |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 |
臉黃肌瘦 | 臉色黃,肌體瘦。形容營養不良或有病的樣子。 |
發人深思 | 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
無所用心 | 用心:動腦筋。指不動腦筋;什么事情都不關心。 |
十八層地獄 | 層:重。地獄: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靈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認為人在生時為非作惡,死后進入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比喻悲慘的報應。 |
遙遙無期 | 遙遙:很遠。指日期遙遠得很。說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