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景觀篇一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微景觀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重要美學風格。縱觀微景觀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我深受其啟發,并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下是我對微景觀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微觀發現美
微景觀忠于大美學的觀點,但將目光微觀到小而精細的領域。一個城市中的微景觀可能是一個小花壇,一座小橋,一處小景點等等。這些微景觀雖小,卻能給人帶來愉悅和享受。在我日常的行走中,我細心觀察周圍的微景觀,不論是一抹綠意融入灰色的建筑中,還是一池清泉點綴在繁忙的街道中,都讓我感到一種寧靜和美好。
第三段:細節打造之美
微景觀的設計注重細節,幾乎每一個設計元素都被精心考慮。比如,一座小橋的拱形設計、花壇中花草的搭配、燈光的照射等等,都經過設計師的精雕細琢,達到了美的極致。在我的觀察中,我發現微景觀之美就在于細節的打磨上。一個微小的設計差異往往可以讓微景觀煥發出不同的光彩,每一個微景觀都是由無數個細節組成的完美結合。
第四段:情感的表達
微景觀不僅僅是美的藝術創作,更是景觀設計師將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的一種方式。通過微景觀的設計,設計師能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并與觀者建立起一種情感的共鳴。在我觀察微景觀的同時,我也發現了其中蘊含的情感。有的微景觀給人以溫馨的感覺,有的微景觀則散發出一種浪漫的氛圍。這些情感的表達使得微景觀不僅僅是一種美的呈現,更是觸動人心的作品。
第五段:美學的普及
微景觀不僅僅是為人們創造美的環境,更重要的是通過美學的普及,讓人們從微景觀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并獲得美的享受。微景觀所散發的美不需要大舞臺和高昂的價格,它能夠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我們共同成長。在我的觀察中,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從微景觀中獲得美的啟發,開始在自己的生活中創造屬于自己的微景觀。美的普及既可以提升人們的審美能力,也能夠改善城市的環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總結:
微景觀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美好和享受,它的細節之美、情感的表達以及美學的普及,讓我們在城市的喧囂中尋找到一片寧靜和舒適的角落。微景觀的設計呈現了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它不僅僅是一種美的展示,更是一種情感的表達,一種帶給人們思考和啟迪的藝術。我愿意用微景觀感染他人,用美學的普及改善城市的環境,為更多人帶來生活的美好。
景觀篇二
一年中有四個季節,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卻獨喜愛冬天下雪之時的景色。
冬天,大雪紛飛。人們好像來到了一個幽雅恬靜的境界,來到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童話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雪,給人一種涼瑩瑩的撫慰。一切都在過濾,一切都在升華,連我的心靈也在凈化,變得純潔而又美麗。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看樣子要下雪了。下午,果然下起了雪,好大的雪啊!起初是雪粒,就像天上有誰大把大把地撒著白糖,落到地上,發出沙沙的聲音,似乎千萬條細蠶在吃蠶葉。不一會兒,雪粒匯集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雪花,好像許許多多的白花瓣被冬姑娘大把地往下撒。
傍晚,雪終于停了。走在廣闊的道路上,一眼望去,只見白茫茫的一片,真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有許多孩子在雪地中堆雪人,打雪仗,他們玩得不亦樂乎,充滿著童年的歡樂。雪任憑孩子們將它捏成雪球,然后砸來砸去,它們雖然被砸的七零八落,但是它們從不抱怨,以自己的疼痛來換取我們的歡樂。它們以其特有的方式給我們以快樂,這種精神,我懂得!
雪,就好像那動聽的樂章,深情優美的詩篇,給我們帶來快樂,也讓我們欣賞到了一副“瑞雪美圖”!
景觀篇三
景觀課是我大學四年里最喜歡的一門課程之一。它讓我在大自然與人文之間建立了聯系,并深刻認識到了景觀的重要性。
第二段:正文
在景觀課上,我們學習了大量的知識和技能,如植物學、地形地貌規劃、設計理論等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設計和規劃。通過課程的學習,我了解到設計不僅包括階段性的呈現,更需考慮到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周圍的社區的需求。設計就不再是一個在紙上畫出來的草圖,而是一個與自然和社會交融的過程。
同時,在景觀課上我也見識到了一些驚艷的景觀案例。例如,設計師精密計算出的灌溉系統,為荒蕪的沙漠帶來了生機;極具現代感的建筑物背后隱藏著傳統文化和歷史遺產的影子。這些景觀案例不僅令人嘆為觀止,更讓我意識到了景觀設計的承載著對環境和人文的責任。
第三段:體會
作為一名景觀專業的學生,我認為我們需要擁有一顆生態環保、文化保護的心。景觀設計不應該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審美需求,更應該努力保護和改善環境,傳承和弘揚人文精神。在景觀課上,我們不僅學習了專業知識,更意識到了自己肩負的責任。要為未來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四段:實踐
在景觀課中,我們不僅需要掌握書本知識,還需要學會實踐。通過戶外實踐,我更好地理解了景觀規劃的復雜性。我們需要考慮到環境、土地利用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一個決策都與未來的景觀質量和自然環境的保護息息相關。實踐讓我更加細致地思考、理解、并應用。同時,也向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因素可能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理想和完美。但是,通過實踐,我們可以了解到如何面對困境和挑戰,更好地解決問題。
第五段:總結
在這門景觀課上,我學會了很多,提高了我的專業技能,并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景觀設計是一項復雜的任務,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未來的世界做出貢獻。我的心得體會告訴我,景觀設計絕不僅僅是一堆規劃方案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和環境的保護行動。
景觀篇四
在今年暑假的`時候,我和媽媽從去了云南省離昆明市90公里的石林游玩。
石林是自然景觀,經過了幾十萬年的地殼構造形成,變成如今的石林。石林是國家4a級景區,是國家一級公園。
迎面而來的是青色和綠色相輝映,青色的石頭綠色的植物,分不清石頭長在植物上還是植物長在石頭上。還有星星點點的花朵點綴其間,煞是好看。
我們走進了一個山洞,這里面有的石頭像人頭、大象、獅子……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小石林”。有個天然舞場,場地很光滑,有許多人在這跳傣族舞,真有趣!
這就是讓人流連忘返的石林。
景觀篇五
當人們走進自然的懷抱,領略到大自然的風景時,總能夠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美妙與寧靜。無論是高山峻嶺,還是湛藍海洋,亦或是郁郁蔥蔥的森林,都能帶給我們心靈的寧靜與愉悅。在我長久的觀察和體驗中,我深切地領悟到了景觀的魅力和我們與之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第二段:景觀與人的關系
景觀具有無比的吸引力,因為它與人之間存在著深厚的聯系。我們生活在都市的喧囂中,每天忙碌于繁重的工作和生活中,而景觀則是我們追求心靈寄托的重要方式。當我們置身于大自然中的美景之中時,我們的心情會不自覺地放松下來,疲憊與煩躁也隨之消散。景觀的存在讓我們遠離城市中的喧囂與壓力,重新沉浸在平靜與宜人之中。
第三段:景觀的美與和諧
景觀的美不僅僅體現在它的外觀上,更體現在它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處上。在自然景觀中,山水草木相得益彰,形成一幅宏偉壯觀的畫卷。而在城市景觀中,建筑與綠化的結合則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感。景觀的美與和諧使我們的眼睛得到了滿足,也提升了我們對環境的滿意度。人們常常贊美自然景觀的美麗,但我們也應該更好地營造城市景觀的美感和和諧性。
第四段:景觀的塑造與保護
景觀的存在離不開人的努力與智慧。在自然景觀中,人類通過園林設計與規劃的手段,將自然山水融合進我們理想中的景象。在城市景觀中,建筑與綠化的搭配需要經過精心的選取與布局,以達到最佳的美感與舒適度。然而,我們的塑造努力也需要與保護同步進行。在追求景觀美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對環境的尊重與關愛,不得破壞生態平衡,適度利用資源,以保護我們共同共享的美景。
第五段:景觀的啟示
觀賞和欣賞景觀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自身的愉悅和寄托,更能夠啟迪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追求。景觀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與高尚,也展現了人類智慧與創造力的奇跡。在景觀的背后,我們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和無盡的力量,同時我們也意識到人類在保護和利用大自然資源方面的重要責任。景觀的美和和諧應當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引導我們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總結:
在探索景觀的過程中,我們體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與寧靜,感受到了景觀與人之間深厚的關系,領悟到了景觀的美與和諧,理解了景觀的塑造與保護的重要性,以及景觀給我們帶來的啟示。當我們欣賞和營造美麗景觀的同時,也應該保護和尊重大自然的力量和資源,使景觀美與和諧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景觀篇六
又是一個金色的秋天,雖然它沒有春的絢麗,也沒有夏的熱烈,更沒有冬的圣潔,但它卻有秋的收獲,秋的風采。
秋漫步在田野上,所到之處,金色爛漫。放眼望去,無際的田野上,可愛的金麥放出耀眼的光芒,甚至還散發出了小麥的香味兒。坐在田野邊的小路上,聽見秋風吹動落葉那宛如天籟般的聲音,那是多么怡人,多么愜意啊!
山野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漫山漫野的菊花。星星點點的菊花分布在路野邊,有白色的、黃色的,還有粉紅色的。它們耀眼的顏色映滿了整個秋天。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野菊花在微風中輕輕晃著腦袋,享受著秋風無限的親近。擺弄它那美妙的身姿,為這安靜的秋天伴舞,美麗樸實的鄉村姑娘梳著柳條辮。挎著盛滿水果的竹籃,一步步走下來,經過路邊時,俯下身子,摘下一朵白色的小野菊插在自己美麗的頭發上,竹籃里的水果多么誘人啊!鮮紅的蘋果,碩大的柚子,香甜的雪梨,姑娘的頭發上的小野菊經不住誘惑而脫離了姑娘的頭發,輕輕的落在鮮艷的水果上,美麗的姑娘沒有察覺,向著山下走去。夕陽的余輝映在姑娘的臉上,一切的事物都映著那金秋。
冬天就要來臨了,而秋天依然在我心中徘徊……
景觀篇七
第一段:引言(觀景亭簡介)
景觀亭是一種供人們休憩觀賞風景的亭子,通常建在風景優美的園林、公園或景區內。它們的設計結構各異,但都以獨特的風格、精美的造型和適宜的功能為人們提供一個休憩的場所。無論是靜靜觀賞花草樹木還是欣賞遠山近水,景觀亭都能給人帶來一分寧靜和舒適。在參觀各地的景點中,我常常會遇到或小而精致的亭子或宏偉壯麗的亭閣,而在這些亭子中,我最喜歡的是一座位于京都的觀景亭。
第二段:印象深刻的京都觀景亭
京都是日本的古都,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美麗的風景。在京都的一個公園里,我找到了一座迷人的觀景亭。這座亭子建在山腳下一片寬闊的綠地上,被郁郁蔥蔥的樹木環繞。亭子的造型簡潔大方,以純凈的琉璃瓦為屋頂,盡顯古樸的風韻。我走進觀景亭,眼前豁然開朗,山水隨眼前的亭子一覽無余。亭子四周是整齊劃一的花壇和小徑,而遠處是一片廣闊的綠色草地和青山擁抱。我仿佛置身于仙境般的世界,心曠神怡。
第三段:景觀亭的功能與魅力
景觀亭的功能多樣化。除了供人們休憩、觀景之外,它還可以作為一個見證歷史的遺跡,記錄著人們的足跡與情感。在京都的那座觀景亭里,我看到了很多人在亭內合影留念,他們笑開了花,眼中滿是開心與滿足。景觀亭的出現不僅提供了一個觀賞風景的場所,也為人們創造了一個聚會、對話、拍照留念的場合。同時,景觀亭還能增加園林的景觀獨特性,從而提升整個景區的吸引力。亭中的花草樹木可在不同季節展示不同的魅力,讓游客們時刻保持新鮮感。
第四段:景觀亭的意義與啟示
景觀亭不僅是一種建筑形式,更是一種精神象征。它傳達著人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也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亭中的人們在欣賞風景的同時,也在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它提醒我們要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同時,景觀亭還傳遞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讓人們更加熱愛生活,關心身邊的人們。它讓人們通過共同欣賞美景,建立起情感的橋梁和友誼的紐帶。
第五段:結語(感悟與展望)
在這座京都的觀景亭里,我體驗到了建筑之美、景觀之美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美。亭子的美麗與舒適讓我心曠神怡,而這里的人們的歡笑和友善更為我帶來了許多暖意。這座觀景亭讓我明白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生之道,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望未來,我希望有更多的景觀亭能夠出現在各個角落,創造美麗與舒適,成為人們休憩觀賞的綠洲。同時,我也愿意通過欣賞景觀亭的美景,感悟生活的美好,與他人共同分享這份美麗與快樂。
景觀篇八
星期天,媽媽帶我去南岸看風景,觀海。
清晨的南岸,宛如一個沉睡的姑娘,閉著那朦朧的雙眼。海面波光粼粼,蜻蜓點水,小草上掛著露珠,鳥兒在枝頭唱著歡快的歌……一切都是那么生機勃勃。我沿著一條小路來到了觀海臺,呵!這時的海水,也像是睡著了一樣,水中游著的小魚,小蝦,有些人正坐在邊上釣魚。“呼——”迎面吹來了一陣風,似乎是大海睡醒了,打了一個哈欠,陽光灑在海面上,海面上像是浮著金色的絲綢。
中午的南岸,熱鬧非凡。吆喝聲,歡笑聲,吵鬧聲,匯成了一部交響曲,抬頭向天空一看,“嘩——”我頭頂上空正好掠過一只風箏,風箏的款式也數不勝數,有美人魚的、有鳳凰的、有蝴蝶的,還有長龍的。平地上有很多人在滑旱冰,有一個大姐姐滑的花式真是又多又好,一會兒倒著滑,一會兒旋轉,每一個動作都很完美。
傍晚的南岸,很寧靜。平靜的大海,燈火倒映在水中,宛如無數條銀蛇在游動。碧綠的草地,散發著淡淡的芳香。迷人的月色仿佛穿過人的心靈,倏然劃過那顆平靜的心,世間萬物如淡淡、蒙蒙的寫意畫,忽隱忽現。啊美麗的南岸。
南岸,你是寧德的一顆明珠!
景觀篇九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力產業。景觀建筑的出現提高了城市性格的吸引力、公共空間的品質、城市形象的改觀以及城市競爭力的提高。景觀課程的開設正是為了讓人們深入了解景觀建筑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在本文中,筆者將分享自己在學習景觀課程中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課程概述
景觀課程主要是研究景觀建筑設計的特點、規劃原則、思維方法和注意事項。首先,我們要學習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包括景觀設計過程中如何理解和掌握自然環境,如何處理自然與建筑之間的關系等。其次,我們還需要掌握景觀建筑的材料與技術,例如樹木、草坪、燈光、水體等元素的搭配和運用。最后,在講課的過程中,老師們經常會讓我們通過實際的案例來學習實踐操作,這樣一來,便更能夠讓我們找到許多有利于設計的靈感。
第二段:課程收獲
在景觀課學習中,最大的收獲在于加深了自己的環境認識和意識。通過學習,我們對自然環境和城市空間的聯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這種理解下,我們不僅更注重景觀的美感和實用性,還能將這兩個方面與人們的情感需求相結合。此外,我們還學會了如何較為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設計想法,如何與客戶和團隊進行交流和協作。這些收獲都是在工作實踐中具有實際意義的。
第三段:學習難點
景觀課學習過程中,筆者覺得最大的難點就是整體設計思維的培養。通常而言,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局部問題上,很難從系統性的角度對整個設計進行統一的思考。這時就需要我們理性、系統地思考問題。其次,在繪圖過程中,我們要求掌握一定的美術基礎。這讓有些同學顯得非常吃力。
第四段:學習策略
針對難點,筆者提出兩種學習策略。第一,我們應該養成習慣性地從全局的角度進行思考,而不是局部的;其次,可以在練習時經常聯系基礎技能,在熟練掌握技能基礎上,才能發揮出設計的創意。當然,還可以通過多閱讀相關書籍、請教前輩設計師等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設計思維。
第五段:總結
總體而言,景觀課程學習讓我們對城市環境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同時也為我們后續的設計工作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提高了我們的設計水平和交際能力。此外,學習過程還讓我們走近自然,感受生活,對于我們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很大的幫助。希望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為我們從事景觀建筑事業的同行們帶來更多的啟示和收獲。
景觀篇十
校園中的玉蘭花綻放了……柔美潔白的花瓣高高掛在枝頭上。機械般地做著早操的我,卻被這一抹純凈的白給吸引了心緒。操畢,各班級快步地“趕”回教學樓。我經過那三棵白玉蘭時,一片花瓣飄落,前面的同學毫不留情地踩了過去。
此時此情此景,我們不都在這玉蘭花構成的美景中。怎的——卻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那三棵新長的玉蘭樹?怎的——就不能走慢一點?怎的——就不能溫柔點對待那落花?我開始苦悶思考。
——人在景觀中,怎就不能慢一點?
不是。
在這城市的一處,有一家書屋,在里面,顧客們既可以享受科技的快捷,又可以享受一杯清茶一本好書的悠閑愜意。在一個陽光曬得人暈眩的午后,端一杯芳香的暖茶,品讀著一本好書,又何不是一種舒適暢快?在這里,沒有都市的喧嘩,有的只是一份寧靜,一份思考。人在這樣的景觀中,才能真真切切感到生活的氣息吧。
畢淑敏在一次訪談中提到自己去非洲的旅行。她所乘坐的“非洲之傲”停停開開,車上的人無一埋怨,而是安靜地享受著與人促膝長談,一路觀景的美妙。
這種場景該是多么和諧,時間不再敲響“該做何事”的鐘,只是如溪水般靜靜地徜徉著,多好。
這個物質豐富的世界還是需要精神的補給,精神的輕松,精神的寧靜。
人生的每步路,時間逝去的每一秒鐘,我們不都身在景觀,何不放慢一下自己的腳步。別讓自己被蒙著眼在物質中迷失,在物質中撞得鼻青臉腫。
人在景觀中,放慢自己的步伐,多一份精神的豐盈。